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重大發射已經過去了近兩年,這是一款非凡的儀器,具有以無與倫比的清晰度捕捉宇宙圖像的非凡能力。這項創新技術對科學家和天文學家來說是無價的,提供了寶貴的數據。與傳統的地面望遠鏡不同,韋伯望遠鏡超越了地球引力、磁場和大氣層的限制。此外,與它的前身哈伯望遠鏡不同,韋伯望遠鏡不繞地球運行。相反,它在距離地球和太陽 1,5 萬公里的地方保持穩定的位置。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成功捕捉到了什麼
在巴爾的摩,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影像經過處理,消除了任何可能妨礙科學目標的因素。為了使這些圖像更具吸引力並易於公眾理解,我們應用了少量的色彩增強(約 5%)。此外,近幾個月來,韋伯也允許科學家 揭開古老黑洞的奧秘 並且更了解宇宙早期階段的星系形成,如文章中所解釋的那樣。
舉個例子, 這個幽靈星系,也稱為 M74,是使用韋伯望遠鏡 MIRI 儀器上的四種不同濾鏡拍攝的單色照片。 到達巴爾的摩的營運中心後,這些影像經過細緻的處理,以消除儀器造成的任何缺陷或偽影,從而產生科學家可以直接在研究中使用的原始影像。
一段時間以來,科學家們已經意識到宇宙早期階段存在著較小的黑洞。然而,只有透過韋伯的觀察,他們最終能夠明確地檢測到它們。
透過捕捉行星、恆星和星係等天體的光譜,望遠鏡可以全面了解它們的組成。 韋伯光譜儀將紅外光分離成各種成分,並在此過程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從而揭示了揭示各種化學元素和分子存在的光譜。 望遠鏡有什麼用? 以及它如何幫助探索宇宙。
利用光譜分析,天文學家成功辨識出系外行星 WASP-39 b 上存在二氧化硫、鈉、鉀、水蒸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這項技術也使我們能夠觀察被塵埃和氣體遮擋的天體,從而顯著擴大我們的宇宙視野。
黑洞深度
NASA 發布了詹姆斯韋伯望遠鏡於 1019 年 6 月 2023 日拍攝到的 CEERS XNUMX 星系及其超大質量黑洞的圖像,引起了科學界和天文學界的高度關注。這張非凡的圖像揭示了迄今為止發現的最遙遠的活躍超大質量黑洞, 位於大爆炸後 570 億年才誕生的星系。 這個黑洞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它的質量相對適中,約為900 萬太陽質量,與早期宇宙中大多數超大質量黑洞相比要小得多,後者的質量通常超過太陽質量的10 億倍。
CEERS 1019 中黑洞的存在,儘管其尺寸相對較小,卻引發了對其在宇宙早期形成的研究。科學家意識到早期宇宙中可能存在較小的黑洞,但直到韋伯的觀測,他們才最終證實了它們的存在。
經過整整一年的穿越浩瀚太空,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歐洲太空總署和加拿大太空總署合作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繼續以其令人驚嘆的圖像令我們驚嘆不已。最近,他發布了兩張令人驚嘆的照片,展現了 NGC 604 的巨大美麗, 一個充滿了大約 200 個天體的壯麗星系。 這些迷人的影像讓我們得以一窺這個恆星現象的複雜細節,讓我們驚嘆不已。
圖片由 NIRCam 提供
NGC 604 是一個大小約為銀河系一半的星系,由 NIRCam(近紅外線相機)和 MIRI(中紅外線儀器)拍攝的兩張新影像拍攝到。這些圖像揭示了 對恆星形成過程的複雜而完整的描述,顯示了膨脹的充氣氣泡和擴散的細絲。其細節層次超越了先前的觀察,呈現出一幅生動的天體誕生掛毯。
近紅外線相機拍攝的影像證實了中央星雲上方存在兩顆年輕恆星。此外,在星雲內觀察到充滿活力的紅色氣泡狀結構,NASA 將其歸因於NGC 604 中最強烈、最明亮的恆星產生的風的影響。該圖像還顯示了引人注目的橙色條紋,這顯示碳的存在稱為多環芳烴 (PAH) 的化合物。這些物質是星際介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天體的形成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儘管它們的起源仍然是個謎。此外,該影像還顯示了兩顆年輕的輻射恆星在中央星雲上方的塵埃中挖掘開口的非凡能力。
米里影像
MIRI 影像顯示恆星數量顯著減少,特別是超巨星,它們比我們的太陽亮一百萬倍,大一百倍。這種減少可以歸因於這些熱恆星在 MIRI 捕獲的波長範圍內發射的光明顯減少。此外,在這些觀察中, 韋伯望遠鏡探索了天王星的大氣層 以及這如何影響 NGC 604 中新恆星的形成。較冷的氣體和塵埃團塊的存在會發出明亮的光芒,並且在這些區域中檢測到的恆星形成過程與宇宙其他區域相同。
美國太空總署發現了類似卷鬚的獨特藍色結構,顯示多環芳烴可能存在。正如我們之前提到的,這些碳氫化合物對於行星和恆星等天體的形成至關重要。 NGC 604, 其年齡估計約3,5萬年,具有發光的氣體雲,其直徑延伸到令人印象深刻的 1.300 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