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 蓋亞太空望遠鏡 是歐洲太空總署 (ESA) 發起的先進天文任務,其主要目標是準確詳細地繪製銀河系中約 19 億顆恆星的位置、運動和物理特徵。它於 2013 年 XNUMX 月 XNUMX 日在法屬圭亞那庫魯航太發射場發射。迄今為止,這台望遠鏡已經取得了許多發現。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向您介紹蓋亞太空望遠鏡的主要發現及其特點。
蓋亞太空望遠鏡的特點
蓋亞最顯著的特點之一是它能夠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測量恆星位置,精度可達一千微角秒。這產生了高度精確的三維星圖,提供了有關銀河系中恆星空間分佈的詳細資訊。除了, 蓋亞可以以驚人的精度確定恆星的徑向速度,提供關鍵數據來了解我們銀河系的動態。
為了實現這些精確測量,蓋亞使用了直徑1.5公尺的主鏡和兩個主要儀器:負責測量恆星位置和運動的天體測量儀,以及旨在分析恆星化學成分和溫度的光譜儀。這些儀器共同收集數據,使我們能夠建立三維星圖並更好地了解銀河系的形成和演化。
蓋亞的獨特之處 是它在執行任務期間重複觀察每顆恆星的能力,隨著時間的推移提供多次測量。這不僅提高了測量的精度,而且還可以檢測恆星亮度的變化,這對於研究天體物理現象(例如恆星系統中是否存在系外行星)具有無價的價值。
除了主要關注恆星測繪之外,蓋亞還為天文學的其他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例如識別太陽系中的小行星, 褐矮星的研究和各類變星的分類。
蓋亞太空望遠鏡的發現
最近,歐洲太空總署(ESA)發布了蓋亞太空望遠鏡的綜合研究結果。特別是,這些發現包括識別了半人馬座歐米茄星團內的 500.000 顆以前未知的恆星,檢測到了超過 380 個潛在的引力透鏡,使得 對遙遠星系的觀測以及對超過 150.000 個小行星的改進定位。
這些結果超出了歐洲太空總署 (ESA) 為蓋亞設定的最初目標,是透過分析該任務 2022 年發布的第三次數據而獲得的。這些發現(包括研究的擴展)有助於 迄今為止編制的最完整的銀河系星表,涵蓋了超過 1.800 億顆恆星的位置。
蓋亞高精度觀測的能力在我們銀河系的某些區域受到限制,這些區域的恆星集中度非常高,幾乎不可能單獨區分它們。這些區域被稱為球狀星團,由於它們是宇宙中最古老的天體之一,因此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為了超越蓋亞的測量能力,任務組織者選擇了半人馬座歐米茄,它是從地球上可見的最廣闊的球狀星團 它距離我們大約18.300光年。這個星團擁有近 10 萬顆恆星。 為了進行這項研究,採用了一種獨特的方法來觀察星團核心周圍的區域,那裡的恆星密度略低。
得益於這項努力, 超過 500.000 萬顆迄今未知的恆星已被揭露。這項重大發現非常重要,因為它不僅使我們能夠充分記錄蓋亞恆星的數量,而且正如波茨坦萊布尼茨天體物理研究所的阿列克謝·明茨(Alexey Mints)和該計畫的合作者所說,它使我們有機會仔細檢查星團的結構及其組成恆星的軌跡。因此,我們將能夠建立完整且廣闊的半人馬座歐米茄地圖。
星團的太空探索
蓋亞與半人馬座歐米茄的勝利促使人們探索另外八個球狀星團。深入研究這些天體的來龍去脈對於驗證我們銀河系的年齡和了解它自誕生以來所經歷的變革之旅至關重要。
雖然蓋亞任務的主要目標是繪製銀河系地圖,但它也成功地識別出許多被認為是重力透鏡效應的事件。當遠處物體發出的微弱光線在到達我們的儀器的途中經過一個質量集中的區域時發生變形時,就會產生這些透鏡。這種扭曲會放大物體的亮度並產生多個影像。因此,這使得探測極其遙遠的星系成為可能。
在新研究中, 與類星體相關的潛在重力透鏡共有 381 個。 這些類星體是距離極度遙遠的星系核,已知它們擁有主動消耗物質的超大質量黑洞。
宇宙研究
對早期宇宙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依賴類星體的重要性。蓋亞成員、法國波爾多天文物理實驗室附屬機構克莉絲汀杜庫蘭表示,這項發現對宇宙學家來說是寶貴的資源。它是迄今為止同時發布的最廣泛的潛在類星體集合,並為研究和探索提供了巨大的機會。
在蓋亞識別的引力透鏡中,共有五個有可能被歸類為愛因斯坦穿越,這是一種極其罕見的現象,其中前景和遙遠星系的質量濃度之間的對齊導致在一個路口。作為一種模式。
歐空局公告 不僅揭示了結果,還提供了對 156.823 個小行星的更詳細的分析。 這些新資訊有可能將我們對其軌道的了解提高 20 倍。此外,蓋亞即將進行的第四次資料傳輸預計將於 2025 年底完成,預計將有助於觀測到的小行星數量增加一倍。
作為其研究的一部分,歐空局也透露了對銀河塵埃的研究。特別是,該任務收集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六百萬個光譜,使天文學家能夠更深入地了解星際介質的組成。
經過仔細檢查,這群科學家稱為 蓋亞深入研究了 10.000 顆紅巨星,這些恆星的光度有規律的波動。 這些特殊的恆星被包含在任務第三階段產生的廣泛目錄中,涵蓋大約兩百萬顆具有不同特徵的恆星。
我希望透過這些資訊您可以更多地了解蓋亞太空望遠鏡及其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