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我們對宇宙的了解有限,但它卻是一個巨大的地方。 在這片廣闊的空間裡,有巨大的星系、巨大的行星和數量驚人的恆星。 然而,總有一個實體在尺寸和重量方面超越所有其他實體。 這 宇宙中最重的物體 它們也是施加最大重力的物體。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告訴您哪些是宇宙中最重的物體及其特徵。
宇宙中最重的物體
GQ Lupi b,最大的系外行星
天文學家在 2005 年發現了一顆圍繞 GQ Lupi 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這顆行星位於太陽系之外,預計距其恆星約 100 個天文單位,其軌道周期約為 1.200 年。 GQ Lupi b的半徑估計是木星的3,5倍,使其成為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系外行星。
UY Scuti,宇宙中最大的恆星
帶收音機 大約比太陽大 1.700 倍盾牌座 UY 是一顆超巨星,在天球中佔有重要地位。 參考點:如果太陽被盾牌座UY取代,後者的周長將超出木星軌道; 此外,恆星的氣體和塵埃發射物將延伸到冥王星軌道之外。
狼蛛星雲
La 名為 30 Doradus 的星雲位於大麥哲倫星雲中,一個繞著銀河系運行的小衛星星系,距離地球約 170.000 萬光年。 它被廣泛認為是本星系群中恆星形成最複雜、最活躍的區域。
迄今為止,太空中最重要的空洞是位於波江座的超級空洞。
波江座上的超級空洞
2004 年,一群天文學家在分析 NASA 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 (WMAP) 衛星生成的一系列地圖時發現了巨大的太空空間。 WMAP 收集了有關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詳細信息,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是大爆炸留下的輻射。
所討論的這一點, 它的直徑達到驚人的 1.800 億光年,因其缺乏恆星、氣體、塵埃甚至暗物質而顯得異常奇特。。 儘管之前對類似的空洞進行了觀察,但科學家們仍在努力了解如此巨大的空洞是如何形成的。
IC 1101,最大的星系
銀河系,我們的家園星系,跨度估計為 100.000 光年。 相比之下,這個尺寸就顯得很普通了。 例如,天文學家已知的最大星系 IC 1101 大約有 其面積是銀河系的 50 倍,質量約為銀河系的 2.000 倍。
TON 618,最大的大洞
一顆名為 TON 618 的超發光類星體位於銀河系北極的獵犬座。 最近的研究表明,它可能擁有迄今為止觀測到的最大的超大質量黑洞,其潛在質量是太陽的 66 兆倍。
費米氣泡,大量氣態物質
2010年,天文學家使用費米望遠鏡偵測到了銀河系中出現的巨大地層。 這些廣闊的區域僅在特定波長的光下可見, 它們的高度達到驚人的 25.000 光年,相當於我們銀河系寬度的四分之一。。 研究人員普遍認為,這些氣泡是由過去發生的瘋狂飲食形成的,涉及我們銀河系的中央黑洞。 這導致能量的大量釋放,通俗地稱為“打嗝”。
拉尼亞凱亞,最大的超星團
銀河系,我們的家園星系,只是一個名為拉尼亞凱亞的巨大星系團混合物的一小部分。 儘管沒有任何正式邊界界定,但該集合被認為包括大約 100.000 個星系,總質量為太陽的 10.000 萬億倍。它延伸到 根據天文學家的估計,距離超過520億光年。
Huge-LQG,類星體集合
類星體是一種令人著迷的現象,當位於星系核心的黑洞開始吞噬其附近的任何物質時,就會發生類星體。 這事件產生了大量的能量,以無線電波、光、紅外線、紫外線和X射線等多種形式釋放出來,使類星體成為可觀測宇宙中最發光的實體。 有 73 個類星體,質量約 6,1 千萬億 (帶有 30 個零的數值),Huge-LQG 是一種特殊的天文現象。
長城大力士-北冕座,最大的實體
這個巨大的星系結構被稱為武仙座-北冕座長城,橫跨 10 億光年的令人難以置信的距離,並有可能容納數十億個星系。 這座令人印象深刻的上層建築因其位於武仙座和北冕座之間而得名,目前被認為是可觀測宇宙中最廣泛、最重的結構。
我們如何知道宇宙中最重的物體是哪些?
確定宇宙中天體(例如星系和恆星)的重量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涉及物理學和天文學的幾種基本方法和概念。 這些是考慮的方面:
- 重力和牛頓萬有引力定律: 首先,我們必須明白,每個有質量的物體都會產生引力,吸引其他物體靠近它。 這種引力遵循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該定律指出吸引力與物體的質量成正比,與物體之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 軌道和開普勒定律: 為了確定恆星和雙星系統的質量,天文學家觀察它們周圍軌道上物體的運動。 開普勒定律描述了物體如何在這些軌道上移動,並允許根據它們的軌道和它們所經歷的引力來計算中心物體的質量。
- 光譜學: 光譜學是確定恆星化學成分和物理特性的重要工具。 透過分析恆星發出的光,天文學家可以確定其溫度、成分和光度。 這些數據對於估計其品質至關重要。
- 重力效應的觀測: 透過精確的觀測,天文學家可以探測重力效應,例如重力透鏡效應,從而揭示遙遠物體的質量。 這些現像是由物體(例如星系)的質量引起的時空彎曲引起的,它會扭曲其後面物體發出的光。
- 恆星與星系演化模型: 科學家也使用恆星和星系演化的理論模型。 透過將這些預測與實際觀測結果進行比較,他們可以確定恆星和星系的質量。
- 運動和徑向速度測量: 透過觀察恆星如何在星系內移動或星系如何相互遠離,天文學家可以透過速度方程式和觀測來估計它們的質量。
我希望透過這些資訊您可以更多地了解宇宙中最重的物體及其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