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天空,看到飛機飛過,身後留下長長的白線,這引發了無數的問題、爭論,當然還有陰謀論。 到目前為止,很少有問題像所謂的「秘密」空中噴灑計畫(俗稱「化學尾跡」)那樣在社群媒體和論壇上引發如此多的爭議。但這些劃過天空的尾跡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呢? 他們是在向我們噴水還是只是水蒸氣?
在本文中,我們將討論飛機軌跡的本質, 揭示化學尾跡陰謀論的起源和基礎、其社會影響以及科學和專家的立場。 我們將分析官方消息來源的說法、現有的證據、凝結尾跡實際上是如何形成的,以及為什麼今天我們在天空中看到的凝結尾跡比幾十年前更多。 準備好發現為什麼這種現像實際上並不像看起來那麼神秘,以及為什麼科學對此有清晰的認識。
爭議的起源:化學尾跡理論是什麼?
術語“化學尾跡”是英文單字“chemical trail”的縮寫。 多年來,人們一直使用這個表述來指飛機在所謂的秘密計劃的掩護下故意釋放化學或生物製品的假設。
關於化學尾蹟的陰謀論 他們堅稱,我們在飛過的飛機後看到的長長的白線並非簡單的凝結水蒸氣,而是多種有害物質的混合物。他們將這些所謂的計畫歸咎於諸如精神控制、氣候變遷、農作物受損,甚至減少世界人口等目的。甚至有人說這些計畫會誘發疾病、改變生育能力,甚至進行秘密軍事行動。
這個敘述通常伴隨著天空中大量尾蹟的圖像和視頻,這些圖像和視頻經常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作為熏蒸的證據。 有時這些出版物會包含飛機內部油箱或油桶的照片,但通常情況下,這些圖像實際上來自技術測試或消防飛機,與理論無關。
這場騙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90 世紀 2000 年代和 XNUMX 世紀初的美國廣播電台,當時一些廣播電台誤解了有關氣象實驗的官方文件。 從那時起,化學尾跡理論發生了變化,並適應了當時的社會恐懼——疾病、社會控制、流行病、氣候危機——在不確定時期變得特別流行。
凝結尾跡與化學尾跡:真正的差異與科學解釋
為了了解天空中到底發生了什麼,我們需要區分凝結尾跡和化學尾跡。 在航空學和氣象學中,飛機飛過後形成的凝結尾跡被稱為凝結尾跡。 它們是如何產生的?
- 噴射機在高空飛行,那裡的溫度約為-35°C至-57°C,氣壓非常低。
- 引擎中燃料的燃燒主要產生水蒸氣,以及其他氣體,例如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NOx)。
- 當水蒸氣與冷空氣混合時,如果大氣具有足夠的濕度,就會發生快速凝結。 蒸氣形成水滴和冰晶,形成可見的痕跡,根據周圍環境條件,痕跡可持續數秒、數分鐘甚至數小時。
天空中這些痕蹟的物理解釋幾十年來一直為人所知, 並自 50 世紀 XNUMX 年代以來在科學出版物中有所描述。 尾跡的長度、厚度和外觀取決於飛機飛行區域的溫度、濕度和風。 如果空氣潮濕寒冷,凝結尾跡就會擴大並持續很長時間;如果空氣乾燥或有強風,凝結尾跡就會很快消失。
凝結尾跡和化學尾跡之間沒有本質區別, 除了將自然物理現象歸咎於隱藏意圖的陰謀論之外。 這些尾跡的主要成分是固態水(冰晶), 燃燒產生的顆粒物會較少伴隨其產生,但相對於整體大氣影響而言,其數量微不足道。
為什麼今天我們看到的凝結尾跡比以前更多?
化學尾跡理論支持者的普遍觀察是,現在天空中看到的尾跡比幾十年前要多。 然而,這個解釋遠非陰謀,而且完全合乎邏輯:
- 全球空中交通量呈指數級增長 在過去的三十年裡。 以前每天只有一、兩架飛機飛行,而如今,商業航線上每天有數十架甚至數百架飛機飛過。
- 噴射發動機的效率已大幅提高。 與三、四十年前相比,新引擎排出的水蒸氣溫度更低,有利於凝結尾跡在以前從未出現過的大氣條件下出現和持續存在。
- 商業航班在更高的高度飛行。 此前,許多飛機飛行的高度並不會經常出現凝結現象。 隨著海拔的升高和技術的進步,石碑現在變得更加常見和顯眼。
特定的天氣條件也會產生影響。 如果空氣特別潮濕、寒冷且平靜,凝結尾跡就會演變成人造卷雲並持續數小時,甚至在交通繁忙的地區形成全天可見的真實網。
飛機尾跡含有有毒物質嗎?
科學和現實最終駁斥了凝結尾跡是由危險化學物質或旨在操縱氣候或健康的物質組成的觀點。 大氣科學專家、國際研究機構和知名組織都確認:
- 凝結尾跡的成分主要是冰晶形式的凝結水。
- 飛機引擎也會排放其他粒狀物,如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以及微量碳氫化合物、煙塵和金屬,但其排放量極低,不會用於燻蒸或影響公眾健康。
- 用作噴灑「證據」的證據通常是斷章取義的、經過操縱的影片或來自試驗飛機的樣本,與商業航班無關。
例如: 卡內基科學研究所、加州大學歐文分校和 Near Zero 組織於 2016 年發表了一項研究,詢問了 77 位大氣專家是否存在秘密空中噴灑計畫。:其中76人表示沒有確切的證據,77人只是表示沒有確切的數據,但也沒有支持的證據。
美國空軍和環保署、西班牙氣象局(AEMET)和世界氣象組織(WMO)等機構也證實了同樣的結論。
那麼人工降雨、地球工程和氣象實驗又如何呢?
關於飛機尾跡的困惑部分源自於人工降雨等天氣改造技術的真實存在。 這些實驗始於 1940 世紀 XNUMX 年代,主要涉及嘗試使用碘化銀或鹽等化合物來誘導降雨或防止冰雹,並且幾乎總是通過地面發電機進行,或者在極少數情況下通過小型低空飛機進行。
這些具體的、有限的做法,其有效性非常值得懷疑,不應與商業航班上使用的尾跡混淆。 人工降雨需要非常特殊的條件;它不會產生類似商用飛機的尾跡。 在西班牙,這個過程是在陸地上進行的,而不是在飛機上。 此外,據 AEMET 稱,政府並沒有秘密實施使用飛機進行大規模天氣改造的計劃。
目前,氣候地球工程主要處於理論研究階段。 儘管有人提出了嘗試緩解全球暖化的想法,例如在平流層中分散氣溶膠,但由於其帶來的風險和不確定性,這些實驗迄今尚未在實際規模上進行。 此外,由於擔心不可預見的副作用,聯合國自 2010 年起實施暫停令,禁止大規模氣候地球工程工作。
反對化學尾跡陰謀論的科學論據
科學證據並不支持化學尾跡的陰謀論。 揭穿陰謀論的最值得注意的要點包括:
- 後勤上的不可能在高空噴灑(商用飛機的飛行高度在 9.000 至 13.000 公尺之間)是無效的。 從那個高度發射的產品不會集中到達地面,而是分散在大氣中,在到達任何特定目標之前就會消失。
- 缺乏化學證據:商用飛機通過後,沒有分析檢測到異常濃度的鋇、鋁或其他有毒化合物的痕跡。 在一些論壇中提到的所謂「天使毛」或細絲,科學界通常將其解釋為天然纖維或工業廢料,與空中噴灑無關。
- 理論的支持者之間缺乏共識即使那些相信秘密化學尾跡計劃的人也不同意該計劃的目標或所使用的產品。 氣候控制、生物攻擊、群體中毒或精神控制都毫無標準地混合在一起。 這使得論證失去了連貫性。
許多專家認為,諸如化學尾跡之類的理論的傳播更多的是對社會恐懼和錯誤訊息的反應,而不是對客觀事實或隱藏意圖的反應。 社群媒體上大量的照片和影片、危言聳聽訊息的傳播以及對官方文件的誤解都使得這種騙局得以流傳,尤其是在衛生或環境危機時期。
飛機尾跡會影響天氣嗎?
雖然凝結尾跡不含有毒物質,也不會隨意改變天氣, 是的,如果它們累積起來,會產生一定的大規模輻射影響。 凝結尾跡可以演變成人造卷雲(稱為人卷雲) 並且由於其海拔高度,將地球的部分熱量困在大氣中。 據估計,飛機形成的雲層佔全球雲量的 0,1%,並對人類活動對氣候變遷的影響貢獻了約 3,5%。
整體而言,這些影響比航空直接排放溫室氣體所造成的影響小得多。
此外,IPCC(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評估了凝結尾跡對太陽輻射的影響,並得出結論,與其他氣候變遷源相比,其影響較小。 這種影響不是故意的,而是空中交通增加和大氣飛行條件的次生後果。
社群媒體的角色和陰謀論的病毒式傳播
在數位時代,惡作劇很容易在網路上傳播。化學尾跡理論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清楚地顯示一個毫無科學依據的想法如何變得如此流行。
在 Instagram、Twitter 和專業論壇等平台上,各種危言聳聽的照片、影片和訊息被頻繁分享,這加劇了人們「天空中正在發生什麼奇怪的事情」的恐慌。事實上, 大多數視覺證據都是基於巧合、缺乏氣象知識或誤解。
飛機內裝有油箱的圖片通常來自負載測試、消防飛機或空氣動力學實驗,而非秘密燻蒸裝置。同樣,社群媒體上流傳的各種解釋——例如所謂的乾旱或疫情期間的天氣操縱——也遭到專家和相關機構的全面否認。
為什麼人們一直相信化學尾跡的存在?
像化學尾跡這樣的陰謀論之所以持續存在,有幾個原因。首先, 缺乏基本氣象現象知識 這讓許多人覺得,幾十年來科學已經完美解釋的現像有些奇怪。另一方面,社會不滿、對制度的不信任以及對未知的恐懼,促使人們探尋日常事件背後隱藏的動機或惡意。
拒絕接受科學解釋也可以透過確認偏誤來解釋: 那些相信陰謀論的人只會尋求支持陰謀論的訊息,而忽略相反的證據。 此外,這類理論的變色龍性質使它們能夠適應當前事件——流行病、氣候危機、國際衝突——即使事實一再與它們相矛盾,它們也能保持活力。
我們真正應該在天空中觀察什麼?
遠離大規模噴灑,觀察天空和辨別飛機軌跡是了解氣象學和大氣科學的絕佳機會。
凝結尾跡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上方的空氣是否潮濕、氣壓是否有變化或暴風雨是否即將來臨。 它們的存在、持續時間和形狀告訴我們該地區的大氣狀況和空中交通量。 用知識仰望天空可能是抵禦錯誤訊息的最佳疫苗。
綜合以上信息,很顯然,飛機在天空中留下的著名白色痕跡並不是全球陰謀的結果,而是大氣物理和噴氣發動機運行的必然結果。 空中交通的增加、技術效率的提高以及不可預測的天氣條件導致了近幾十年來這些航線的激增。 科學機構、專家和國際組織斷然否認秘密熏蒸計畫的存在,所有可靠的研究都表明,凝結尾跡只是冰形式的水。消除疑慮、揭穿謊言的最佳工具是嚴謹的訊息和批判性思考: 仰望天空不僅令人興奮,而且如果我們了解所見事物的本質,它還會給我們帶來啟發,讓我們不再感到恐懼。